课程介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我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培养机械工程师、生产管理工程师等岗位群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工程师所需的基本专业素养、操作技能与技术应用能力,重点强化学生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并正确使用相关工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独立承担机械制造工艺师岗位相应的工作能力,又可为后续的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建立扎实必要的专业基础。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目前主讲《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专业教师共有7名,其中硕士3人、博士2人;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1人。该教学梯队,年富力强,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为谋求发展,适应现代制造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要求,学院派出一名教师去国外深造,两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学时分配 序号 实 验 项 目 学时 实验 要求 实验 类型 每组人数 1 CA6140车床结构剖析及操作实验 2 必修 验证 5 2 数控车床整机及主要部件结构认识及操作实验 2 必修 验证 5 3  车削加工以及车刀选择 2 必修 验证 5 4  数控车床车刀切削加工实验 2 必修 验证 5 5 数控钻铣床平面铣刀切削实验 2 必修 验证 5 6 典型机床夹具结构以及定位、夹紧实验 2 必修 验证 5 7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刚度的测定 2 必修 综合性 5 8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2 必修 综合性 5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有效利用现有的64的学时, 严格把握4+1的课外辅导时间。对专业课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形成“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有效利用现有的16学时的“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实验”课;积极动员大二的学生参加机械制造技术课外实训活动。 在内地重点高校现有同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编写并出版具有新疆大学特色的《机械制造技术》立体教材一套; 购置录像及相关影象资料,开发制作“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远程教学课件; 实现全程课件上网,开展网络化远程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购置各种机械加工刀具、工装夹具,开发夹具实验系统,建立夹具陈列与实验教室; 研究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建立“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数字化设计平台,通过课程设计来实现机床、刀具、夹具和工艺知识的综合应用; 通过教师走出去学习培训或请有经验的老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来校讲课等方式,加强本门课程教师实际制造技术与工程实践方面的知识与经验; 强化教学管理,建立任课教师集体备课、日常交流与讨论的机制,促进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课程选用由卢秉恒院士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21世纪规划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为配合教材使用,任课教师自编了一套与教学内容配套的《作业集》A、B卷。《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为了加强教材建设,课程组计划在五年内编写一套课程内容能够体现新疆特色教育“实际、实用、实践”原则,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生产实习教材。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以机械制造技术为核心,通过对机床概论、切削原理、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刀具设计等多门课程进行扩充与整合,强化实验和学生机械制造技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课程的全面改革,建立由“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设计”与“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综合实验”组成的新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体系,争取在5年内达到省级课程标准,并力争达到或接近国家级精品课程要求。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