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微机原理与应用》是电气工程类及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授课面宽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应用性强、概念抽象、技术更新快。本课程开始只在计算机类专业和电类专业中开设,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普及和推广,现在已发展到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多个学科都设置。 自1980年开设本科程以来,至今已有27年了。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师资队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低学历到高学历、从低职称到高职称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本课程组的教师人数已达到8人(包含2名实验室教师),学历全部为本科以上。承担着全院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的科研、实训任务。、计算机控制技术及部分专业。 课程组根据社会的需要,提出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改革思想,经过课程组全体老师和各级领导的多年辛苦劳动,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地改革与实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同时本课程组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考试方法、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体系。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最新的技术充实于课程之中,不断调整该课程的体系结构,讲授内容经历了从八位微处理机——Z80单板机、十六位微处理机——8086/8088 到逐步过渡到三十二位微处理机——高档X86系列微机的过程变化。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将此课程的内容按知识模块组织教学,并扩大应用知识面。使之教学内容形成了有浅入深、连贯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学用结合”,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从“纯课堂的理论教学、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到“理论教学(精讲)与实验教学(加强)紧密相结合、应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使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设备也从以Z80微处理器为主的8位机,变为以8086/8088微处理器为主的16位机实验箱。 2006年结合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突出强化实践环节,不断整合微机原理及相关课程的内容,进一步加大了《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力度,注重应用,帮助克服学生面对计算机硬件实验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近五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28篇(其中核心期刊18篇),教研论文6篇,教材6部,获得各类教学、教研表彰奖励10次,科研成果5项,主持及参与的科研、教研项目20项。课题组陈志军老师、张宏立老师分别获得校级讲课比赛;课题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校级多媒体制作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能承担该课程的教师和实验人员8名,已初步建立起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队伍,构建了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通知 >>更多
  • 中期检查 2012-12-07
  • 开课通知 2012-12-07
最新动态